我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,通常都會在各種書局像是誠品、金石堂、敦煌書局看一些非工作上的書

其實我個人覺得這本多少才滿足?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書籍



通常我選書有6個大重點提供給大家參考:

一、從書名看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:書名通常代表全書的內容方向,因此書名很重要的。

二、作者的身分背景:書是由作者創作而成,作者如是知名學者、專家,且寫其專長內容,其內容自是可觀可信。如不是專家,也要有足夠的說服力,證明作者有能力完成此書。

三、過濾全書目錄:目錄的功能是在敘述全書的內容結構,你可以大略知道內容的方向、範圍,並可以看出作者寫作的方式。

四、瀏覽推薦、序言、導讀等相關文字。其中尤其以導讀最重要,導讀通常是由相關的學者專家,針對書之價值、意義、由來進行介紹,以協助讀者閱讀。

五、出版社的背景:通常我都會要選擇在相關領域的出版社來做參考,較能確保品質。

六、試讀內容:試讀非常重要。可挑其中有趣或重要的一段試讀,試讀最能確認書的品質。尤其內容跟自己所有的有出入時,更要仔細閱讀才能分辨真假。

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一點便是:價格



其實版大知道很多人不敢買書的原因就是價格,所以在購買多少才滿足?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時,我已經從博客來、誠品、金石堂、敦煌書局四家做比較了

比價完之後,才知道博客來最便宜,所以我就把多少才滿足?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專屬85折優惠連結附在後面囉,大家可以藉這個連結購買囉~~

多少才滿足?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詳細介紹如下~你可以參考看看唷



(快把把網址加入我的最愛,不然忘記在哪,就糟糕了)

多少才滿足?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



書籍優惠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vip--af000039903/products/0010611205

詳細說明:

相關描述:



台灣幸福指數超越日韓,您對幸福有感嗎?

財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
為何擁有一切的人們總是想要更多?

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過好日子?


生命的目的不是賺進愈多錢愈好,好比吃東西的目的不在於變得愈來愈肥胖。

然而,「貪得無厭」根植於人類的天性——人們傾向和他人比較財富,因而發現不足。

這種天性受到資本主義的大幅強化,因此成為整個文明的心理基礎。

貪得無厭過去是富人的過失,現在則成為每日生活的常態,在這種心態之下,生活似乎顯得永遠不夠「幸福」、「美好」,我們的生活方式餵養我們的永不知足,我們的永不知足也餵養我們的生活方式。

作者試圖證實,美好生活的確存在,並且能去體驗,我們也應該努力去達成。

這本書將告訴你現代人必須知道的財富與幸福的哲學。

偉大的凱因斯先生,你錯了!

作者史紀德斯基父子超越了目前對日增不均的辯論,他們進一步探問我們為何需要金錢。他們主張,財富不是、也不應該是目的,而應該是「美好生活」的手段。

本書以偉大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做為開場。凱因斯在1930年預測,未來的一百年裡,人均所得將穩定成長,人們的基本需求將獲得滿足,且沒有人需要每星期工作超過十五個小時。很明顯,他是錯的:雖然所得如他所預測增加,但我們的欲望擴張也同樣快速,而且我們持續長時間工作。

史紀德斯基父子首先解釋凱因斯為何錯了,接著說明經濟學是一種道德、而不是真正的科學。他們對美好生活這概念,上溯亞里斯多德、下探現今,指出現代生活遠遠背離了理想典型。他們認為,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反映人類的進步,不論是GDP或「快樂」,因此提出構成美好生活的七項元素。最後,他們提出某些根本的經濟政策,用以幫助我們找出滿足人類的真正需求。

推薦

專文推薦

貪得無厭 V.S. 適可而止/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

鼎力推薦

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

朱雲鵬?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

沈雲驄?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

周行一政大財管系教授

林向愷台大經濟系教授

林建甫台大經濟系教授

黃崇興台大EMBA執行長

書評

一本乾淨俐落、敏銳辛辣的書……警世鐘聲。──威廉斯(Rowan Williams),坎特伯里大主教,《展望》(Prospect)

引人深思……提供一些大膽且清楚的提議,建議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控制簡化的經濟主義與有毒的貪得無厭。——威廉斯(Rowan Williams),《前景》(Prospect)

在這本令人深思的書中,史紀德斯基父子穿梭於抽象和具體、哲學和公共政策之間。他們注意到,當世界陷入大蕭條時,凱因斯未來學的文章竟被忽略了。我們是否再次忽略對美好未來想像的呼喚?

──克魯達斯(Jon Cruddas),國會議員,《獨立報》Independent)

我們的社會裡有著過多的奢華和不平等。我們應該花更少的時間賺錢,花更多的時間培植真正重要的事情,例如:閒暇、知識和友誼。從這些聽起來無害的陳述,史紀德斯基父子建構了對重要政策的提議。──《每日電訊報》(Daily Telegraph)

「多少才滿足?」是一個好問題。對於看重資本主義和市場的人們,閱讀本書可能不會感到舒服。但他們還是應該試著閱讀。──《經濟學人》(Economist)

本書充滿智慧、引人深思、氣度雄渾、內容廣泛……開啟現今西方社會無疑最為緊迫的道德議題。──史賓瑟(Nick Spencer),《聖公會周報》(Church Times)

史紀德斯基父子提出關鍵問題:我們持續追求愈來愈多的財富,這一切都毫無止境嗎?全球經濟在原地打轉,我們尋找重新啟動引擎的方法時,他們的主張卻讓我們忽然煞車。我們已經夠富足了,欠缺的是更豐富的生命,而不是沒完沒了追求不必要的經濟成長,難道不是如此嗎?——瓦波夏特(Nicholas Wapshott),《海耶克:界定現代經濟學的衝突》(Keynes Hayek: 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)作者

令人歡迎的呼籲,以重振社會的倫理層面,並且替人人實現美好生活。

他們論證的整體要旨是令人歡迎的呼籲,以重振社會的倫理層面,並且替人人實現美好生活。——《紐約客》

可喜的一本書,提出大哉問,卻沒有許多哲學經常出現的行內術語及模糊籠統。文字清晰明白,提出所有相關議題,也都有解答。——《華爾街日報》

作者致力於歷史小說、哲學與政治理論,引述浮士德、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評、亞里斯多德對財富使用的看法。他們的結論是,諸如尊敬、友情與社群等概念都勝過財富,比較可能有助於滿足與整體幸福。這真是吸引人的閱讀,即使要運用智力。——《出版家周刊》

在沉悶科學與道德哲學方面刺激思考的明確論述。——《克爾克斯》(Kirkus)

史紀德斯基父子毫不費力地從抽象走向具體,從哲學走向公共政策。——《獨立報》(The Independent)



他們對閒暇的看法很嚴謹。閒暇有生產力,但重點是由本能驅動力所激發的經驗。去除受到狹隘追求的自利推進力之後,閒暇就變成社會福祉的形式,是對公共財的追求,而不是個人沒完沒了的累積。——《波特蘭書評》(Portland Book Review)

聰明博學、熱情洋溢、引發深思的論點,適合懷疑物質主義是否對美好生活有必要的人士。——《書摘》(Get Abstract)

他們的警告就足以構成閱讀這本書的理由:我們追求有價值生命的能力已經受損,原因是特定形式的政治哲學已經麻痺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。——《金融時報》

史紀德斯基父子主張,時間不只是金錢,並且呼籲,患有工作狂的美國人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追求美好生活。這似乎是對我的明智勸告。——娜薩(Sylvia Nasar),《大追求:經濟天才的故事》(Grand Pursuit: The Story of Economic Genius)作者

?

書籍須知:

  • 作者: 羅伯特.史紀德斯基, 愛德華.史紀德斯基
  • 原文作者:Robert Skidelsky,Edward Skidelsky
  • 譯者:李隆生,張又仁
  • 出版社:聯經出版公司
  • 出版日期:2013/10/04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多少才滿足?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

立即到博客來購買此書籍:

版大其他推薦的書籍,只有實用的才會推薦,這些也是我爭取到的優惠,大家把握優惠時間購買喔









紙飛機DIY:讓您盡情翱翔於剪製的天地裡2





新型摺紙





摺美麗小花籃





打造楞鉿猁瑰Y腦 ~ 多面體摺紙入門





?看書之外別忘記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,現在TUTOABC贈送送3000元的免費英語教材喔



現在探索頻道也推出2015年新訂戶的優惠喔,快快訂閱吧







喜歡指甲彩繪的朋友可以來到擁有15年經驗專業美甲師"Nail藝術美甲"來做美甲喔,現在新客有獨家7天指甲彩繪修補服務喔





BABCAED98F9544E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j20jj82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